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環保局,公共自行車?


沒有自行車道可以使用的公共自行車原來是歸台北縣環保局管理,而且六日還不能租,管理站是這種藍色帳棚擋在人行道上,看起來真環保阿!我想免費試辦到12/30大概就會撤掉了吧.台北縣政府放幾台單車在人行道上是怕人家看不到政績嗎?而且單車都還沒租出去就先與行人爭道了喔!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誰都是看這些人的文章長大的?

張曼娟一定是腦袋壞掉了,寫了一篇活成笑話,死成神話還自以為客觀的為自己抱屈,然後才在那邊鎮重道歉,我個人覺得做人一定要謙虛,不要因為多賣了幾本書字就可以亂寫,不堪入目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對於真正的MJ FANS一眼就看出,張大作家對於MJ其實是一知半解的,用這種書信體好像依然掩飾不掉作者的愚蠢程度,聯合報大概是沒東西登了,才會刊這種下九流的文章,對於MJ,我們必須懷疑到底誰能夠真正客觀評論他的後半生?就算是沒看過歐普拉對MJ的專訪,也應該要有所聞,對這些戀童指控,漂白整形的一些無中生有的攻盱事實上不就是惡質媒體的炒作,當媒體為了迎合社會需求真相從此變質,而當戀童官司被叛無罪時,這新聞在台灣的能見度是多少?無罪獲釋後緊接著是對MICKEAL影響陪審團的判決炒作,反正這些垃圾媒體沒的事也要講成有的,刻意操縱讀者扭曲事實,聯合報,張曼娟同樣地成為惡質媒體的衍生物,也許他們自己是那群無知受害者還不自知吧.然而,作家被公幹的情形也不是第一次了,支那國有個作家余秋雨,自從川震後在BLOG寫了一篇"含淚勸告請願鄉民"被廣大網民群體砲轟,這篇充分展現支那作家的奴性,大拍共產黨的馬屁,含淚勸告後的地方政府竟然想要蓋一個川震紀念館,預計耗資4億人民幣,應該要含淚的是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人吧!中國社會不乏對現實社會不滿的熱血青年,可以確定的是余大作家必定被批判的體無完膚,一年領1400萬人民幣版稅的余秋雨也不過是這種格調,那些想進軍支那國市場的台灣作家真要好好思考這巨大利益交換背後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雜感


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道.

今天在早餐店看到海大學生要獨木舟環島,一個半月大約1006KM的行程,路線是西半部南下再由東半部乘洋流北上回到基隆.不過我想到2000年,台灣首位獨木舟環島的張銘隆先生在淡水河被北縣政府糾舉違法的情事,依照規定可處臺幣五千至二萬五千元的罰鍰,當年引起獨木舟運動愛好者的民怨,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將近10年之後,我們再回頭看看交通部制訂之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依然是如此粗糙不堪.如果海大學生從基隆出發的話,大概頭幾天就會經過北縣政府認定的違法區域,在電子媒體報導過後,到時候縣政府會不會視而不見呢?或是同周錫瑋一起應喝著淡海新市鎮的偉業呢?

沒有明確規定及罰則的狀態之下,這跟好膿包市長在信義計畫區搞公共自行車有異曲同工之妙,沒有自行車道的台北市搞這政績是要做給誰看?搞這堆垃圾不如把錢用來規劃實體自行車道,或是解決單車交通號誌貧乏,在國外單車有獨立的紅綠燈,就算沒有單車專用號誌,也是參照汽機車用的號誌,而單車專用道同行人穿越道要並行,更需要單車專用號誌以避免混淆,現在看過最像樣的自行車道應該是在板新特區,火車站外面那一圈,大約延伸至捷運上下兩站,不過江子翠站外面沒有自行車道卻也是搞了個自行車租賃系統,真不知道是不是北縣政府在拍擴大內需的馬屁?然而,自以為騎上單車就無比高尚的民眾也比比皆是,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在粗糙的罰則及法規之下,其實讓所有愛好此類運動的民眾都身陷危險之中,在台灣騎單車亦或是獨木舟運動不就是最沒有尊嚴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