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次在愛樂電台上聽到雲門舞集行銷經理的專訪,介紹這次雲門三十五週年的紀念公演,由於年初排練室大火,讓雲門陷入一連串的玻折,卻也投射出國內表演藝術團體之資源的匱乏,很幸運的有朋友買了原本要用來把妹的兩張票,卻讓我免費享受到一次不便宜的戲,這也是我第一次走進國家戲劇院看現代舞表演也是林懷民老師口中浴火重生的雲門。從高中時期就常看到薪傳的巡迴海報在校內佈告欄張貼著,大學時期一群同學相約買票去看水月的記憶猶新,講到雲門就還會想到的高中同學Elvin,曾為雲門的風影做過服裝,不過卻在他人生舞台最燦爛的時候突然重病走了,不管是薪傳、風影、水月一向以黑白為基調的風格卻在花語中繽紛了起來,就像是這些記憶又重新洗練過,讓我有一次機會能再度心賞全然不同的雲門而走入戲院,因為小時候覺得雲門的票實在不便宜,況且原本在9/30的兩廳院廣場的水月全版大螢幕演出也因為薔蜜颱風而被迫取消了。
花語上半場確實是一個繽紛浪漫的風景,萬片飛舞的桃紅色花瓣,隨著舞者的肢體動作跳躍著,不時以腳尖勾起片片花瓣,然後作勢順著花瓣飄落的方向推去,許多細膩的動作配合之下,彷彿每一片都在舞者的掌控之中,這絕對是相當困難的,在鋪滿絲質花瓣的舞台上跳舞一定是非常滑溜,當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演奏到第一號時,舞台右側的風扇將萬朵紅花瓣拋向空中,一種優雅的激情隨著大提琴共鳴著結束了上半場…象徵雜亂煩惱糾結著的髮絲是下半場的風景,兩種風景的轉換之下,心境也隨畫面陰沉了起來,雙人舞、三人舞、六人舞的肢體糾結在一起最後風扇將這些煩惱絲一掃而去,以潔淨無瑕的空白謝幕了。
9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