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在台灣已經成為全民運動,從全民的單車運動甚至到企業的熄燈活動,就像是一個全球性的嘉年華會般,想以節能減碳為號招進而產生更多的環保的正面能量,這種作法如果僅是口號與消極行動,就太過於矯情了。反思在個人教育上,我們能自我檢討將所有運作的單位縮到最小的個人,是否能達到更有意義的良性循環?以個人為單位,可以用人類最以自豪的社會組織文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團體與團體之間的相互約束,最重要的當然是使我們的後代能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當我們在為了環保議題絞盡腦汁想辦法贖罪時就該從當下開始不要製造這些負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慾望的產生,用最簡單的生活方式獲得最基本的滿足。這種慾望不僅僅是消費上的,甚至是心靈上的,許多人借於宗教上給予心靈寄託使其平靜,虔誠的禱告或打坐的同時,不但獲得比物慾更高一層的滿足,也讓生命消耗在這些慾望之外。在中國發生毒奶事件的同時更提醒了我們無盡的慾望是所有罪惡的深淵,無神論的世界裡最容易讓金錢成為唯一崇拜,接著就是道德淪喪的悲劇發生了,創造無數的病嬰後,消耗許多的醫療資源去拯救這些受害的人們,這就這類罪惡無盡迴圈的例子。
以農立國的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與環境,時下流行的回歸農作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農村生活是離不開家庭基礎,不但確保了基本食物來源的安全性也贏得了家庭生活,都市裡沒有的自然環境,與樹梢擦身過的涼風,絕對不是變頻式空調能比擬的節能方法,由市區回歸農村以緩和人力外流,在非物質生活方面上平衡城鄉差距,都是可以繼續努力的目標。
為了抽獎亂亂寫的六百字,同步發表於"減碳英雄招集令BLOG"
9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