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讀書心得

打從一看到書名「整理術」,就有了共鳴佐藤先生舉了許多工作上的例子來說明的整理術的概念,我的心得也決定用這種方式陳述,回想小時候我就是有整理闢好的人,記得以前打DIABLO的時候遊戲的介面將倉庫分成一格一格的正方格子,將不同的物品用正方格子的icon分門別類,我最初的整理術就從這裡開始,我也會將同樣類型的物件,例如:藥水放在左邊的區塊,將其他裝備放在右邊的區塊,看似簡單的排列組合,當物件越來越繁複的時候,才不會喪失許多時間找物品,這應該算是作者書中的初級整理術,將有形的東西整理好,也許整理術與強迫症大概只有一線之隔,作者有提到的認清目標找到病源,再以整理術藥到病除的觀念雖然是很蠢很幼稚的例子,說明我讀這本書之前的整理經驗,只是想要說明人人都可能有整理經驗,只是尚未被分享出來,而最重要的是以整理術這個方法去促進工作上的效率縮短完成目標的時間,舉一個大學畢業展的經驗當時畢業班分為設計組與創作組,對我而言在經濟不充裕的條件下,應該要破除名稱(組別)的藩籬將展覽作統合性規劃,展覽主題並不是設計或是創作這詞兒,而應該是我們這一群人、班級、系所甚至學校的特色,發揮出來所以當時我建議將展覽全部放置於新一代設計展以收人潮之利,對於一個策展人/單位(指畢業班)的觀點這是非常合乎邏輯的,畢竟藝術創作位於消費市場的邊陲地帶難免陷入曲高和寡的窘境雖然最後還是分家了所以結果當然不難想像。

避免今天的懶惰成為明天的負擔:對於電腦檔案的整理,我是看過這本書之後才慢慢自學的,作為一個產品開發者的角色也許比任何職業都需要整理,從每一張的繪稿甚至各種的創意與想法,從前難得將自己的想法以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以整理術的角度而言,不整理只是徒增損失,且絕對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也是我慢慢在改進的缺點之一,做任何設計工作時,常常都必須有一個體認:那就是時間是有限的,修改是無限的,例如PRO/E這軟體提供了工作上一個很基礎的整理術平台我們可以隨時將需要修改的部份倒車回去,各種數值參數化的結果讓每一個步驟清楚的顯示出來,所以我也將同樣的方式導入其他曲面軟體,也許是用紙筆紀錄或是開圖層做尺寸紀錄存檔等方法,去增加修改模型的效率。此外是名命的重要性,我的工作主要是設計喇叭與硬碟盒,我將檔案命名分為兩大類BS(Bluetooth Speaker)、HD(Hard disc Driver) ,再以底線後補上專案名稱,如果有版本的差異,再補上編號,甚至修改日期,以後只要看到檔名,腦中就會浮現圖面的輪廓了,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養成習慣,就是很優良的整理術,然而,壞習慣就是當有一個新的物件不斷產生時,當下開啟一個新資料夾然後像丟垃圾一樣把它們丟進去,久而久之這些未經整理的物件,慢慢變得陌生而到無法尋跡整理的時候了,對於有形的整理我覺得只要將不好的習慣修正過來,以正常化的流程去處理事件,都是對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的推進。

無形物的整理:是最高階層次的整理術,也是佐藤先生特別強調的創意或是想法的整理,這是整理術當中最難掌控的技巧,一個好的IDEA不應該因為它的好而持續從在而不變,它應該是持續的在適當的時機激發更多的創意,曾經有人稱之為「跳躍式的思考」,另一句時代用語則是「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來去解釋這種思考模式,我感覺整理想法最有趣就是在做設計發想時無論是坐KJ法或是九宮格法,當夥伴們丟出一個我自己完全無法連結的關鍵字的時候,我反而會很驚奇的反問這個關鍵字的脈絡,至此之後可能就是一連串的腦內整理,當然這種無形的思考行為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並且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事實上,我認為設計工作的本質就是整理,優良的產品設計必然是將所收集的資訊經過縝密的整理過後產生出來的一個成果整理過後的資訊,必然成為一個設計團隊的資料庫,強大的資料庫也能將解決問題面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關於這本書,仍然表現了日本人厲害的地方,將既有存在的事實重新包裝加以論述,使其成為全然不同的風格呈現,重點就是這些概念很需要實際運用,作者又是知名的設計實務者應該可以讓同為設計工作者們很容易感同身受。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ISBN:9789866973888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中國慘叫雞

我一向不喜歡參加群眾運動,1025算是第一次參加這種遊行活動,老實說我最初目的是為了到現場買中國慘叫雞,索取一些免費的貼紙和旗幟作為紀念,雖然中資媒體(陰森,終天) ,老是喜歡把這次活動講成挺扁活動,幸好我家沒電視,並且在參加前有看過了官方網站,沒被騙到,知道這次活動主軸為"嗆馬、嗆中顧台灣",並且分成了五條路線,每條路線都會有不同主題的大隊1、由頂好商圈出發的反黑心商品大隊,2、台大校門口的反一中教育大隊,3、龍山寺出發的反掏空主權大隊,4、中山足球場為起點的反一中市場大隊,5、三重中興橋頭的反無能政府大隊,(神秘的第六挺扁大隊從陰森電視台和終天電視台出發)我以為遊行就是走走路,喊喊口號,挺無聊的,不過真的走入人群才發現,事實跟想像的相距甚遠,一些從中南部上來的鄉親們反而都很熱情的跟在地人(我)主動搭訕聊天,有個公務員做了35年退休的先生一直跟我述說一些從前公務員黑官嚴重,X南和X平私立高中的黨校情結。"笑連A!台灣要靠你們阿! "不絕於耳從素不相識的阿伯阿姨口中說出。




當我們經過中正廟時,我還特別拍了一張慘叫雞吃老蔣的照片,讓參加這次活動有個完美的ENDING。隔天看了報紙發現原來把凱道塞滿只容納了20萬人,遙想紅杉軍當年號稱把凱道塞滿有一百萬人,凱道不知道啥時變小了?也許是跟執政黨心胸一起變狹窄了吧(日本媒體的報導是60萬人上街頭)。